電源供電異常(電壓過高 / 過低、斷電、插頭松動);
保險絲燒毀(內置保險絲因短路、過載熔斷);
電源模塊損壞(長期過載、雷擊導致電路板故障);
接線端子松動 / 短路(電源端子導線脫落、正負接反)。
第一步:排查供電問題(最易解決)
用萬用表測量電源電壓,確認是否符合控制器額定值(如 AC220V 需在 200~240V 之間,DC24V 需在 22~26V 之間);若電壓為 0,檢查空氣開關、電源插頭是否接觸良好,更換插座或復位空氣開關。
若電壓正常,打開控制器外殼(斷電操作),檢查電源端子 “L”“N” 接線是否松動,導線是否裸露,重新緊固端子螺絲(扭矩 0.5~1N?m),避免虛接。
第二步:檢查保險絲(成本最低修復)
查找控制器內部的保險絲(通常標注 “FUSE”,規格多為 2A/250V),觀察是否熔斷(玻璃管內金屬絲斷開);
更換同規格保險絲(不可用更大容量,如 5A,否則可能燒毀電路板),更換后通電測試;若再次熔斷,說明存在短路故障,需進一步排查。
第三步:排查短路與電源模塊
用萬用表通斷檔檢測電源端子之間是否短路(正常應顯示 “1”,導通則顯示 “0”),若短路,檢查導線絕緣層是否破損,更換導線后重試;
若無短路但仍無顯示,大概率是電源模塊損壞(如電容鼓包、芯片燒毀),需聯系廠商更換電源模塊(非專業人員禁止自行焊接)。
通電前必查電壓,避免錯接電源(如將 AC220V 接入 DC24V 控制器);
加裝浪涌保護器(SPD),防止雷擊、電壓浪涌損壞電源模塊;
每 3 個月檢查一次電源端子緊固情況,避免熱脹冷縮導致松動。
傳感器與控制器量程不匹配(如傳感器 0~2MPa,控制器按 0~1MPa 標定);
傳感器故障(膜片堵塞、零點漂移、損壞);
未進行校準或校準過期(超過 6~12 個月校準周期);
環境干擾(電磁干擾、溫度波動過大)。
第一步:核對量程與校準參數
查看傳感器銘牌與控制器參數,確認兩者量程一致(進入 “傳感器設置” 菜單,如長按 SET+△鍵,核對 “RANGE” 參數是否與傳感器量程匹配);若不匹配,重新設置量程后測試。
若量程匹配,用標準壓力源(精度為控制器的 3~5 倍,如 0.02 級)進行零點校準:通 0MPa 壓力,進入 “ZERO” 校準菜單,按下 SET 鍵確認零點;再通滿量程壓力(如 1MPa),進入 “SPAN” 校準菜單,確認量程,校準后偏差應≤±0.5% FS。
第二步:檢查傳感器狀態
外置傳感器場景:拆卸傳感器,檢查膜片是否有污垢、變形、腐蝕(如污水場景膜片積垢),用軟布蘸清水擦拭(腐蝕介質用中性清潔劑),禁止用硬刷劃傷膜片;
用萬用表測量傳感器輸出信號(如 4~20mA 傳感器,0MPa 時輸出 4mA,滿量程時輸出 20mA),若信號異常(如 0MPa 時輸出 5mA),說明傳感器損壞,需更換。
第三步:排除環境干擾
若壓力顯示波動大且偏差不穩定,檢查控制器是否靠近變頻器、電機(電磁干擾源),將傳感器線纜更換為雙絞屏蔽線,屏蔽層單端接地(接地電阻<4Ω);
若環境溫度波動大(如>±10℃/h),加裝保溫罩或溫度補償裝置,避免溫度導致傳感器漂移。
每 6~12 個月用標準壓力源校準一次,記錄校準數據;
腐蝕、粘稠介質場景,每 2 周清潔一次傳感器膜片;
控制器遠離強電磁設備,間距≥1m。
控制輸出參數設置錯誤(如 OUT1 設為 “常開” 而非 “常閉”);
繼電器觸點燒毀 / 粘連(長期頻繁動作導致);
控制輸出端子接線松動 / 錯誤;
延時參數設置過長(如 T1=10 秒,未到延時時間)。
第一步:核對控制參數(最易忽略)
進入 “控制設置” 菜單,檢查輸出模式:上限控制(停泵)應設為 “OUT1 = 常閉(NC)”,下限控制(啟泵)應設為 “OUT2 = 常開(NO)”;
檢查延時參數(T1、T2),若設為 10 秒,壓力達到閾值后需等待 10 秒才動作,可暫時設為 0 秒測試(正常后再調至 2~3 秒,防止頻繁啟停)。
第二步:檢測繼電器與接線
斷電后,用萬用表通斷檔檢測控制輸出端子(如 OUT1):常閉觸點正常應導通(顯示 “0”),壓力達到上限后應斷開(顯示 “1”);若始終導通或斷開,說明繼電器燒毀,需更換繼電器模塊;
檢查控制輸出端子與外部設備(泵、接觸器)的接線,確保導線牢固,無脫落、氧化,重新緊固端子后測試。
第三步:測試外部設備
若繼電器與接線正常,直接給外部設備(如泵)通電,測試設備是否能正常運行;若設備故障(如泵電機燒毀),需維修外部設備,而非控制器。
避免繼電器頻繁動作(如設置合理延時),延長繼電器壽命;
大功率設備(如>5kW 泵)需通過接觸器連接,不可直接接控制器輸出端子;
每 3 個月檢測一次繼電器觸點通斷狀態。
管道內有氣泡 / 壓力脈動(如泵出口無緩沖裝置);
傳感器安裝位置不當(如靠近泵出口、管道彎頭);
電磁干擾(附近有變頻器、焊接機);
傳感器信號線纜接觸不良。
第一步:排除管道問題
打開管道排氣閥,排出內部氣泡(尤其高位管道、泵入口);
若泵運行導致壓力脈動,在泵出口加裝緩沖罐或穩壓閥,降低壓力波動頻率。
第二步:調整安裝位置與線纜
將傳感器安裝在遠離泵出口、管道彎頭的位置,優先安裝在管道側面(而非頂部 / 底部),避免雜質堆積或氣泡影響;
檢查傳感器信號線纜,更換為雙絞屏蔽線,避免與動力線并行(間距≥0.5m),重新緊固信號端子。
第三步:開啟濾波功能
進入控制器 “系統設置” 菜單,開啟 “濾波功能”(如 FILTER=5),調整濾波等級(數值越大,顯示越穩定,但響應速度變慢),平衡穩定性與響應性。
泵出口必須加裝止回閥與緩沖裝置;
傳感器線纜單獨布線,遠離動力線與電磁設備;
高脈動場景選用抗干擾型傳感器(如帶阻尼膜片的型號)。
誤報警:壓力未達閾值(如未超 0.8MPa 上限),ALM1 燈亮并觸發報警;
不報警:壓力超閾值(如超 1.0MPa 超壓),無報警提示。
報警閾值設置錯誤(如誤將上限設為 0.5MPa);
傳感器漂移(導致測量值虛高 / 虛低);
報警輸出模式設置錯誤(如 “ALM = 關閉”);
報警繼電器觸點故障。
第一步:核對報警參數
進入 “報警設置” 菜單,確認報警閾值(如上限 H=0.8MPa,超壓 AH=1.0MPa),若設置錯誤,重新調整并保存;
檢查報警模式:確保 “ALM1 = 開啟”“ALM2 = 開啟”,未被誤設為 “關閉”。
第二步:校準傳感器
用標準壓力表檢測實際壓力,若控制器顯示值與實際值偏差大,按 “測量異常” 的方法校準傳感器,排除漂移導致的誤報警 / 不報警。
第三步:檢測報警輸出
斷電后,用萬用表檢測報警輸出端子(如 ALM1),壓力達閾值時應導通 / 斷開,若狀態無變化,說明報警繼電器故障,需更換。
定期校準傳感器,避免漂移導致報警異常;
報警閾值設為實際控制閾值的 1.1~1.2 倍(如控制上限 0.8MPa,報警上限 1.0MPa);
每 3 個月測試一次報警功能,確保正常觸發。
定位原因:通過故障現象(如無顯示→查電源,偏差大→查校準)鎖定最可能的 3 個原因,按概率排序排查;
分步解決:從易操作、低成本的方法(如參數核對、接線緊固)開始,避免直接更換硬件;
預防復發:解決后記錄故障原因與處理方法,針對性優化(如加裝浪涌保護器、定期校準),降低同類故障再次發生。
地址:上海市寶山區顧村鎮滬太路5018號梓坤科技園1號樓910室
24小時全國熱線:400-7282-986
售前咨詢熱線:021-51602986
售后咨詢熱線:021-51601181
企業公眾號
企業抖音號
企業視頻號
企業微博
企業小紅書